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11/26/2015 「城市發展下的動物處境」:連流浪也不允許的極度邊緣

關於流浪動物的問題感覺在近年來有所忽略
雖然養動物的人感覺越來越多,但對於棄養的動物近年來好像沒甚麼發現
也許是因為地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情形
在都市的快速發展、開發下,即使有綠化,但對於城市中的樹木仍是越發稀少
流浪動物在城市的生活中,棲息地的減少,居民的驅趕,使得生活樂發的艱難 
一旦生存的領地被剝奪,無法找到合適的棲地、食物,就只能走上滅絕一途
台灣流浪動物的議題,不僅是都市裡的流浪動物所面臨的生存殊死問題
也是台灣的環境、生態議題
近年來大眾呼籲以領養代替購買,希望大家能以領養來減少流浪動物
避免向外購買動物後的棄養,而造成流浪動物的增加
人類和動物都有生命,共同生活在地球,但隨著都市的開發
流浪動物的增加,生活空間的減少,隨之而來的只有捕捉和安樂死
希望大家能尊重生命,以領養代替購買來保護生命

11/19/2015 「公民不服從」之演講

雖然公民不服從運動早已存在
但感覺公民不服從運動是從反服貿後才逐漸被大家所了解
說實在我也是在這個時後才了解有這個運動的
整個活動過程中包含了佔領立法院及衝入行政院等
雖然此行為是違法的,仍是符合公民不才服從運動中所定義的
為公共利益所努力,但卻不符合公民不服從的九大特徵
在過程中雙方有激烈的推擠,出發點是為公共利益努力
但之後的行動及新聞中、大眾所評論
感覺上有所變調,偏離原本的初衷,雖然無法去了解其真實性
但對於那些沒有去深入了解的實情的人
確實很容易受到大眾的評論而對運動有不同的看法
容易因有心人的操作而使民眾偏向於其希望的
其中包含了許多其它的政治因素及角力
整個過程中人民支持度從高到低,逐漸出現了反面的批評聲浪
也出現了許多公民不服從運動的執行瑕疪,若想爭取到最好的公共利益
我想我們都需要學習及了解公民不服從運動的真正涵義
真正了解實情,還需要領頭人避開個人及政黨利益,
我相信在未來在反服貿的影響下,公民不服從運動只會更多
但是是否真正爭取公眾利益還需要大家的努力

11/5/2015 議題思考與討論 (二) 如何看待「人」是合於道德的

演講中為我們介紹 如何看待「人」是合於道德的
我以前認為道德就是價值觀,是否符合道德在於符合大家的價值觀
但道德究竟是甚麼?人們會去遵守,甚至也規範大家也必須去共同維持
演講者首先以康德提出人之道德踐履的發動與客觀形式法則的意義在於什麼?
我們可以從幾點去判斷,人的心智狀態,康德將之視為建構道德法則的決定依據
可以說,這些道德法則就是倫理學得最後評斷標準
道德實踐發動的力量討論,可以從其中看出有一理想人格範本
也就是說,康德有建立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理想人類圖像
從這個理想圖像出發而進行道德實踐,進而驗證我們做為人所有的獨特尊嚴性
從一開始開始評判倫理學的好壞,到最後去延伸到我們這樣做的目的與義務
我認為在現今的社會中,一件事是否符合道德,在大眾的討論下決定
也就是說在大眾的價值觀下來決定是否符合道德
即使法律有所規範,但對於是否符合道德仍取決於大眾的價值觀

10/29/2015 議題思考與討論 (一) 安樂死(euthanasia)

安樂死有
“好的死亡”或者“無痛苦的死亡”的含意
是一種給予患有不治之症的人以無痛楚、或更嚴謹而言“盡其量減小痛楚地”致死的行為
或措施一般用於在個別患者
出現了無法醫治的長期顯性病症因病情到了晚期或不治之症,對病人造成極大的負擔
不願再受病痛折磨而採取的了結生命的措施
經過醫生和病人雙方同意後進行,為減輕痛苦而進行的提前死亡
對於老一輩的人大都希望自己老了之後能善始善終,臨終時能走的無病無痛
但對於重病纏身之人往往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一心想著能早點解脫
對於治療重病的醫藥費往往對於家人也是極大的負擔
即使走了之後仍會留下龐大的債務問題,這時安樂死的問題就來了
究竟是為了使病人能早日解脫?還是為了想停止龐大的醫療負擔?
生命價值、自由、保險等許多問題也隨之而來
究竟何時才有完善的措施及規劃?是全世界都在議論的問題

10/22/2015 簡介-生命倫理學

延續上禮拜演講者分享的議題與討論
關於未出生的胎兒生存與否的墮胎議題,這次的演講也分享了與生命倫理相關的問題
而對於這幾次的議題討論,生命倫理學眾多領域的互相關係中產生的問題
對於涉及生物學的議題相應該接受多少道德判斷的尺度,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有些生命倫理學家會將道德判斷的尺度縮限在醫療或科技發明的道德上,以及對人體實施醫療的時間點上
雖然這類問題的存在早已有相當久的一段時間,但對於結果總是難以有所統一
仍在價值觀上有著極大衝突,價值觀上的衝突,總有部分人會做出不理智的舉動
這幾次的課程是有收穫的,了解不同地方對於生命倫理的觀點是有所差異的
更重要的是這次的課程也探討了身心障礙者的生存與照護權益,讓我更加了解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知識與議題,有所成長,更多不同的想法,對於面對身心障礙者的尊重、幫忙、與平等看待等問題
對於他們能更加的理解,盡量去面對、理解每一個生命不同的條件、想法。

10/15/2015 簡介-生命倫理學

課程的最後演講者提及了一個墮胎的實例讓我們探討道德議題
我認為所有問題都是有所相連的,墮胎的問題不僅僅是對於墮胎原因的看法,
對於生命的看法也是相當重要的,事前做好預防是否就能避免墮胎問題,
對於自身環境條件是否也應該有所認知?
生命的價值也應該有所取捨?
但牽扯價值觀的問題往往都是難以有所答案及準則的,
價值觀沒有對錯,準則也都是基於大多數人而定制,
個人的條件及處境是旁人難以去體會的,
所以說自由與倫理有時是會有所衝突的,
兩者間的取捨到底該由誰來決定?誰又有資格來決定?
總覺得這種問題在多方思考下往往會陷入死胡同,沒有個結果。

10/8/2015 哲學思考

哲學思考是什麼?現在的哲學已經跟自然科學、學社會學、文學、藝術、歷史等學問區分出來,不再是無所不包的學問,而僅僅是所有學問中的一種學問,有自己獨特的一點
我們不能用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來解答哲學問題,也不能用文學的寫作方式來建立哲學體系,而是要用哲學的思考方式來探討哲學問題,建立哲學的知識讓我們從哲學的角度出發,來開始探討生命倫理、生命道德,倫理在生命中可以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規範
演講者在一開始就提了一些哲學的問題給我們,讓大家去思考,並提出有關價值觀的論點
價值觀是個奇怪的東西,嚴格來說,無對錯、無標準,卻有著各式各樣的價值觀
而擁有不同價值觀的人從眼中所看出去的事物,卻是完全不同的,使得很多事情結果無法如預料中發展,總有人會受到委屈
演講之後還談論道德,這次李老師也帶來很多倫理議題的討論,並讓同學分享想法
我認為哲學的問題是非常神奇的,有時問題無法以常理來判斷,卻又必須做抉擇,當我們遇到問題時、看待事物時,不彷停下腳步,換種角度去想想,也許能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2015年10月4日 星期日

紀錄片放映 萱瑙人的感覺

我們都太缺乏對未來的想像,不會去預想到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會給未來帶來怎樣的影響
不會去顧慮說我們因一時的所作所為,會帶給後代子孫多少危害
台灣在廢除核能上所遭遇的困境,使得這一問題一直無法有效解決
然而我們卻忽略了用電量的問題,是否減少用電量便能減少核能的需求?
雖然綠色能源是有在發展,水力 風力 太陽能
但對於台灣用電來說作用是相當不足的
雖然我們現在無法看見未來的變化,或許無法對這個議題做出多大的改變
但其實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從生活中的小細節做起,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一點小小的影響力
大家都能以行動來節約能源,並開始關心並去了解這個議題
相信能一點點一點點的改變社會,或許我們看不到未來的成果,但一定能對這個社會有良好的改變

認識身心障礙者,如何與身障者互動心得分享

講題: 認識身心障礙者,如何與身障者互動
講者: 陳淑芳秘書長 台灣身心障礙者就業權益促進協會

身心障礙人士在台灣佔了100多萬人,有許多人會問:
從出生到現在也沒看到幾個,台灣真的有那麼多身心障礙人士嗎?
沒看到,代表我們不重視,不重視所以忽略,忽略了所以才看不見,
或許我們自己好手好腳,但我們必須知道,
在這個社會上,有一群人在為自身的不足而默默的自我努力,
發現他們,認識他們,和他們互動,
多點耐心,多點認識
多點耐心,才能更長遠的相處,開始總是最困難的
多點認識,才有更好的相處方法,不會無意的去碰觸他人傷口

聽完演講過後才發覺,對於身心障礙者的種種資訊,是那麼的不足
和他們相處不能只憑同情心和好心,還必須去認識他們,學習與他們相處的方法
才不會到頭來好心做壞事。